《刺與浪》台灣第一本同志散文合集,主編楊佳嫻:「有信心未來台灣能達到真正的、全面的平權」

主編楊佳嫻於《刺與浪》收錄了白先勇、朱天心、李桐豪、邱妙津、席德進、羅毓嘉...等當代 27 位作者的感性書寫,從身體認同、身份意識到情感日常,拼湊近半世紀的同志生活群像。
《刺與浪》台灣第一本同志散文合集,主編楊佳嫻:「有信心未來台灣能達到真正的、全面的平權」
麥田出版提供

今日,同志主題書寫不再只寫社會中所遇到的困境,或是同性與其他異性之戀的無助無奈,而更多的是日常模樣,如同志中年變老的處境,如何面對長照與生養後代的願望。

今天性別已不再是二分法般的俐落分明,身體界線也變得模糊。透過《刺與浪》一書,主編楊佳嫻希望反映台灣近半世紀同志生活變遷,以及同志散文的書寫脈絡,透過文學向社會提問:關於愛、家庭和自己,為何要有一個固定的模樣?本次 Vogue 也特別邀請到楊老師,和我們分享她如何定義同志文學,以及《刺與浪》將為下一代的讀者留下什麼樣的價值?

《刺與浪》主編楊佳嫻,台灣高雄人,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,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,著有著有詩集《你的聲音充滿時間》《少女維特》《金烏》,散文集《海風野火花》《瑪德蓮》《小火山群》/攝影:劉嘉芸

您如何定義同志文學?它又具有什麼樣的特性?

我的定義並非根據「寫作者是不是同志」,因為這涉及隱私,不應該強加探取或任意附會猜測。我採取的定義是「這個作品是否能讓人感受到『同志』」,無論是關於同志的情慾、同志的困境、同志的成長或衰老。把焦點從作者身上轉到讀者身上,強調讀者的感受。

收於書中未必是同志運動的話題人物,可否分享您選擇收錄書中的作者標準?

由於本書希望能強調「文學性」,因此,還是與我做為選集主編對於其文學性的判斷有關,希望選入的是藝術表現上較為成熟的作品,通過文學技巧來傳達個性與生命的波折。不過,我的意思並不是說,文學性較低的作品就沒有價值。比如說,不少同志議題的寫作更大的價值在於社會運動中的推進或辯證,而不見得在文學上。

您作為本書主編,可否與我們分享編輯這本書時所遇到的困難處?

作為一個出版品,它必然有其篇幅與經費上的限制,因此,取捨之間往往讓人傷透腦筋。目前的呈現,是在各種考量下的局部成果,我相信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,但是它不等於全部,也等於是一部永恆不變、不可動搖的經典。期望未來這樣的讀本還能有第二集、第三集。

Vogue於八月號致敬席德進老師,《刺與浪》也收錄了席老師寫給莊佳村的私人信,可否分享這封信對同志文學史具有什麼樣的代表性?

這次能收入席德進老師的信件,是最讓人高興的。在封閉、偏見的時代裡,同性戀可能出現在帶有窺探或聳動意味的新聞裡,或者以獵奇眼光書寫的小說裡,卻很少人以散文來表現。這是因為散文文類一般被認為是真實地傳達了作者的生命。因此,我相信有不少同志書寫是藏在私人信件或日記裡。席老師因為是重要畫家,收信人也願意將信件公開,才得以讓我們看到早年的私密同志書寫。

您期望這本書能傳遞給年輕一輩什麼樣的訊息?

同志平權史可以說是台灣民主、人權進展的重要面向。現在,台灣的同志們如果希望能在法律上有效結合,是已經局部實現了,但是,在跨國同志、生育、收養等議題上,還牛步不前。同時,本書最後一篇是關於跨性別,也希望能讓大家看到跨性別如何現身在散文寫作中,而相關運動也如火如荼。

《刺與浪》跨時代台灣同志散文讀本,主編楊佳嫻,麥田出版。